中国信息技术领域正经历着快速变革,为企业和专业人士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随着企业在经济变动和网络安全问题中寻求出路,信息科技专业人士在中国备受重视。
中国技术领域招聘态势持续演变,人才储备增长使雇主占据优势。IT / 互联网 / 游戏、电子 / 通信 / 半导体等行业领衔招聘,企业为提升创新与竞争力而求贤若渴。
2025年,随着新兴技术的崛起,对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雇主们同样重视那些能将技术专长与商业洞察力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即那些在沟通、演讲和协作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推动跨部门创新的人才。
因此,无论您是正在寻找顶尖人才的招聘经理,还是规划职业生涯的IT专业人士,我们的薪资指南都将为您提供深刻见解,助您在中国快速变化的科技职场中做出明智决策。
信息技术领域市场最新动态
信息技术领域的员工对2025年的工作稳定性仍心存忧虑,仅有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担心2025年所在公司会进行裁员。
按细分领域查看薪资
起薪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公司规模以及对该职位的需求。
架构
云和基础设施
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
软件开发和测试
转型
最高管理层
信息安全
职位名称
第25百分位
第50百分位
第75百分位
算法总监
875000
1251000
1842000
算法工程师
499000
625000
859000
AI 工程师
625000
875000
1227000
架构师(应用程序、解决方案、系统)
812000
1001000
1227000
第25百分位
候选人对该职位的经验有限或没有经验,并且仍在发展自己的技能。
第50百分位
候选人具有平均水平的经验并具备大部分必要的技能。
第75百分位
候选人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经验,拥有(几乎)所有必要的技能,并且还可能拥有专业资格。
中国企业正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部开发与应用。这一波创新浪潮推动了对解决方案架构师、数据工程师以及AI工程师的大量需求。
71%的管理者表示,相较于经验丰富但不具备人工智能技能的候选人,他们更倾向于聘用经验较少但具备人工智能技能的候选人。1 此外,22%的招聘人员正在更新职位描述,以便在其中体现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相关岗位上的应用 。1
的技术管理者正在设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职位
的技术管理者正在设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职位
的技术管理者正在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计划
的技术管理者正在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计划
无论是深入探索云计算领域,还是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持续学习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稳定性都至关重要。这种致力于技能提升的持续努力不仅使从业人员个人受益,还增强了中国的技术人才储备和整体劳动力素质。
的信息技术人员计划在2025年申请参加内部培训
的信息技术人员计划在2025年申请参加内部培训
的信息技术人员计划在2025年要求参加外部付费培训
的信息技术人员计划在2025年要求参加外部付费培训
尽管AI工程师、半导体/芯片工程师等职位的薪资依然相对较高,但整体薪资增长已趋于平缓。要实现薪资的大幅提升,可能取决于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如技能升级或专注于小众领域。这就要求中国雇主重视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员工价值主张,该主张应超越薪资范畴,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的信息技术人员表示,与上一年相比,薪资谈判更具挑战性
的信息技术人员表示,与上一年相比,薪资谈判更具挑战性
的信息技术人员表示,如果在2025年未能获得加薪,将保持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的信息技术人员表示,如果在2025年未能获得加薪,将保持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信息技术领域最紧缺的职位
AI 工程师
安全分析师
架构师
产品经理
项目经理
数据工程师
业务分析师
产品经理
信息技术领域最紧缺的技能
Python/SQL
Java
数据分析
信息安全
语言能力
演讲技能
供应商/关系管理
沟通技能
我应该赚多少或付多少?
信息技术领域最紧缺的证书和学位
云 (AWS / Azure / GCP / Salesforce)
信息系统安全专业认证(CISSP)
注册信息安全经理认证(CISM)
Scrum
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最多的行业
电子商务
制药与医疗保健
快消品/零售
信息技术
我们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并致力于为您提供助力
罗致恒富的人才解决方案专家助力求职者提升职业发展,同时也帮助招聘经理发掘技能娴熟的优秀人才。
寻找工作
招聘人才
本薪资指南中列出的薪资数据是经过严格的多步骤流程所得出的,确保我们的预测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状况。这些数据基于罗致恒富在中国为雇主匹配的专业人才的实际薪资。
薪资表中列出的薪资数据仅代表起薪,不包括奖金或福利。由于专业人才加入公司时的经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以三个百分位数来呈现。
本薪资指南中非薪资数据来源于罗致恒富于2024年11月委托的一家独立调研公司开展的在线调查。该调查收集了500名来自中国一线城市不同组织(包括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财务、会计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反馈。
第三方数据来源:
1. 微软&领英, 2024, 2024年工作趋势指数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