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陈刚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向2024年入学的新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祝贺大家经过努力,经受住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考验,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还有博士生推荐审核,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阶段。
各位都是读书考试的高手,所以,在这里我不同大家讨论如何学习。我想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以北大为师,感悟北大的历史与文化,接受北大的熏陶与淬炼,成为真正的北大人、成为永远的北大的学生。
谢冕先生为我们学院今年的开学典礼,专门录了一个祝福视频。在视频中,先生说,“我在这个学校已经生活了很久了,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学生。北大是一本书,是一本永远学习也学不完的书。”谢冕先生在北大读书工作生活已经有69年,今年已经92岁,但是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永远是北大的一个学生。很多北大人,都有这种特别的感受。北大是精神的圣地,是思想的家园,是学术的殿堂,对北大人来说,这里是取之不竭的资粮田,永远都能获得人生的滋养。
我知道大家很不容易,在中学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开始要参加一些实习活动,为将来的各种申请做一些积累,这个暑期,应该也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享受松弛感。
但是,在北大读书,压力再大,首先,建议大家还是应该在完成专业学习之余,更深入地体验北大,感受北大丰厚的历史滋养与学术底蕴。大家一定要抽时间去北大校史馆学习,去北大红楼寻找历史,在各种讲座等学术活动中同北大的人文、社科以及理工的优秀的老师们多交流。因为在北大,大家所收获的应该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淬炼与人格的调养,是立足前沿的思想的活跃与思考批判能力的提升。如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所说:“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同时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无论成败,莫问荣辱,这个美丽的心灵的家园,一直会用博大而温暖的力量,护佑着每一个北大人,提升着你,鼓励着你,你只能一直向前,不敢懈怠。
二、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成为优秀的自己
如何尽快适应北大的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新同学都会思考的问题。在北大学习所面临的竞争,同之前所经历的竞争相比,有什么特点?北大的竞争,一定是高手之间的竞争。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都是大内高手。以本科为例,各位都是在高考赛道上各个地市、各个省的佼佼者,万人之上。这些同学在未来的学习中还要分出伯仲,确实有些残酷。如何面对新的竞争?
首先,要直面竞争。北师大的于丹老师说过一句话:“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竞争是一种常态。合作与竞争是人际关系的两面。承认竞争,正确地看待竞争,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
第二,要化解胜负心,尤其是一时一地的胜负心。竞争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进步,让自己更加完善。即使你的伙伴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你好,但只要你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这就是收获。不能把自己完全陷在竞争中,要跳出卷而不躺平,以平常心看待阶段性的成绩,把成长的尺度放长远,而不是短时的胜负。
第三,要在学习中学会大学阶段的学习,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关注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地深入,这样的学习就摆脱了一般层面的竞争,进入充满乐趣的自己可以调控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同时,要从专业能力学习进入到学习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训练。北大能够给予大家的最顶级的礼物,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即所谓的授人以渔。真正的课程,是把问题带给大家,引导大家一起思考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在北大,有很多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批判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热爱专业,在新闻与传播学科历史巨变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数字技术革命正在加速改变人类社会,这是人类历史的重大时刻。这些变化,都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闻传播领域需要大量新型人才。这是属于年轻人的大时代。
北大新闻传播学科历史悠久,近年来,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数字化转型、跨学科建设和国际化等方面不断拓展,加速向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迈进。学院的规模不大,我们希望扬长避短,把学院打造成书院风格,师生在更加密切的交流中,教学相长,为同学们成人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和平台。
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学院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打好基础,提升能力,潜心学术,在属于你们的未来空间中不断耕耘,创造人生的价值,成为国家栋梁,全球精英。
最后,我还是用谢冕先生的话与大家共勉:
“大家要珍惜时间,珍惜这个机会,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头,每一天都过得充实,都过得有意义。”
祝福2024级的所有新同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开学典礼 | 陈刚:北大是一本永远学习也学不完的书》
阅读原文